今天是:

支持平台

支持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支持平台 >> 正文

东北师大附中教育博士论坛第十一届

发布日期:2022-05-0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东北师大附中第十一届教育博士论坛简报


12月12日上午8点30分,东北师大附中第十一届教育博士论坛在自由校区四楼会议室(二)进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小学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论坛由教育博士展鑫磊、陈宇博和吕丽三位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内容和研究心得。论坛邀请了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丽艳老师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邵志豪老师做现场指导。2021级、2020级、2019级和2018级部分教育博士参与了本次论坛。



展鑫磊博士首先汇报了他一个学期以来的研究工作。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展老师将他所研究的基于创造性戏剧的高中英语口语校本课程进行了完整的一个周期的课程实际运行,在实践中产生了对自己研究的新思考。他计划用德尔菲法构建高中生英语口语素养的理论框架,并利用课堂观、问卷调查、访谈和文本分析法观察和测量学生学习课程后在语言表达能力、交技能力、内容组织能力和表达意愿等方面的成长和改变,进而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提出参考性建议。针对展老师的汇报,刘丽艳老师指出,利用德尔菲法构建理论框架任务量过于庞大,并且预期很难完成,建议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理论依托。此外,刘丽艳老师修正了展老师提及的课程理论基础,建议展老师详读古德曼的全语言学习理论。最后,刘老师建议展老师对论文进行结构性调整,按照“提出理论——课程开发和实施——课程效果评价”的模式重新规划自己的研究。

陈宇博同学汇报的论文题目为“基于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材设计——教师教学——考试评价一致性研究”。他从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研究问题、论文框架以及研究思路等几个方面对论文进行了阐述。在阐述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困惑。 刘丽艳老师基于该汇报,向大家阐释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理解,强调评价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其次,对研究方法的规范表述和使用做了说解,强调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等;再次,对文献综述的梳理逻辑进行明确的指导和示范。邵志豪老师就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了解读,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1)教育博士论文的关键词尽量要抓取课程、教学等核心概念,尽量不要将心理学名词作为研究对象;2)教育博士论文的关键词数量要控制到可操作范围内,不要过多或者过于繁杂;3)教育博士的研究框架要遵从教育博士论文的一般框架。

吕丽博士以“新时代小学高年级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为主题做了汇报。她从背景入手,阐述了对于这个主题研究的必要性。同时梳理了相关文献,界定了研究问题,从理论基础层面疏通了主体性、经验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中与本研究相关联的部分,对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做了陈述,并对研究基本情况做的前期调研做了汇报。刘教授和邵校长肯定了研究过程的努力态度, 对题目、论文框架细节、前测数据来源以及课程建设设想提出了指导,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论坛,与会的各位教育博士再次明确了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以及做学术的基本要求,也为下一阶段的开题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清晰地梳理了研究方向和正确使用研究方法,也为论文撰写框架的基本结构形成了规范的意识。本次论坛以邵志豪老师对在座的各位教育博士的鼓励和祝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